缅甸竟然有这等乐器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缅甸位于东南亚,是中南半岛上最大的国家。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深受中国与印度的双重影响,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特色乐器。

早在古代,我国与缅甸就进行了深入的交流,9世纪时,缅甸的国王就曾派遣了30多名艺术家来到中国。

他们带来了20多种乐器,十几种乐曲,在唐朝的首都长安举行了成功的演出。著名诗人白居易也为之感动,写下了诗篇《骠国乐》:“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弯琴、围鼓和竹排琴,被称为缅甸乐器的三宝。

弯琴,又名凤首箜篌(缅语称为“桑柯”),意为弯曲的竖琴。它的琴身恰似一叶小舟,加之向上弯曲的琴颈,犹如一张多弦的猎弓。

船形共鸣箱用质地坚硬沉重的木料掏空制成,琴箱长60厘米~80厘米,以68厘米长的最为多见。

琴首雕成菩提树叶形,象征纯洁的白玉兰。琴弦另一端用红丝绳拴于弯曲的琴颈上,并有红丝穗下垂,上下移动拴弦的丝绳,可以调节音高。

“项有轸”、“项有绦”、“颈有轸”即指此而言。最早的桑柯,只张有五至七条藤丝弦,流行于南部山区;公元8世纪前后,桑柯增为十三或十四弦,用于宫廷音乐;当代常用的桑柯为十三弦或十六弦。

围鼓是缅甸特色乐器中唯一打击乐器,除了独奏外,还形成了以围鼓为中心的围鼓乐队(缅语称为“赛因瓦因”)。

关于围鼓及围鼓乐队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在《新唐书》中可以看到,骠国进乐的二十二种乐器中,大部分都是弦乐器与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只有铃钹、铁板,“三面鼓……束三为一,碧条约之”,“小鼓四,质如腰鼓”等,但这些记载并不能判断这种形式就是现代围鼓乐队的雏形。


蒲甘王朝时期由于国内的繁荣稳定,南传的盛行,音乐也在迅猛发展,但是却找不到任何有关围鼓乐器发展的史料。

表现室内和室外歌舞表演的绘画直到阿瓦王朝才在寺院的壁画上出现,其中一幅壁画上出现的乐器有:围鼓、围锣、唢呐、首领鼓、碰铃等乐器,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围鼓等打击乐器在十四世纪之前就已有雏形。

竹排琴(缅语为“巴德拉”)也是一件缅甸传统乐器中的珍宝,竹排琴采用20多块长短不同的竹板用线穿在一起,然后挂在一个船形的共鸣体上,演奏者用两根头上包有毛毡的车轮形小木槌敲击。


竹板的选材、制作是很严格、细致的,初采的竹板要经过处理、存放3年后才能制作,做成的竹排琴音高稳定、音色柔美,不会开裂。竹排琴的共鸣体是用木制成的船形体,在它的表面常常精雕细刻,并用宝石、水晶镶嵌,十分华美。


 关注鑫百利更加精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