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支三国志:“十万个没想到”的柬埔寨【首卷】梦回吴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印支三国志:“十万个没想到”的柬埔寨

【首卷】梦回吴哥

 Leon君 

信笔游疆 | 2.4-2.9, 2018

吴哥窟?

佛系国家?

还想到别的没?

嗯……貌似柬埔寨在人们印象中好像就是这三大特色,如果“穷”不算特色的话。

那么这个国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我带着一颗解锁新世界的心来到柬埔寨,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竟有“十万个没想到”。 

◆  ◆  ◆

没想到 吴哥窟第一眼就这么惊艳

毫无疑问,我是冲着举世闻名的吴哥窟才来的柬埔寨,把它作为此番“印支三国之旅”的最后一站,就是想把史诗大戏放在压轴出场。要知道“亚洲四大奇迹之一”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其声名与我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并驾齐驱。

当我踏进吴哥窟建筑群的一刹那,面对高耸的塔楼、累屋重架的石门、精工细作的神像浮雕,还是猝不及防地被震惊了,我在长城上都没见过这么复杂的建筑工艺。而像这种成色的庙宇遗迹,在吴哥遍地都是。

心潮澎湃地走入方砖垒砌的宫庙之中,踩着平整的石板,穿过狭长的门廊,瞥一眼窗台外倾颓的城垣,你不想体验穿越历史的感觉都很难,因为你就站在历史汩汩而去的长河里,时间在你触摸到斑驳墙壁的瞬间,疯狂往回倒流。

那些散落一地的砖块,破败不堪的雕像,在阳光和荒草漫卷的风中,悄然地见证着千百年前雄踞印支半岛的盛世王朝。

◆  ◆  ◆

没想到 吴哥窟居然这么大

我们常挂嘴边的“吴哥窟”,其实只是狭义上的“吴哥寺”(Angkor Wat),又称“小吴哥”, 吴哥寺是整片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庙院落,以建筑恢弘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今天我们看到柬埔寨国旗上的三座塔峰,就是吴哥寺的主神殿,象征印度教神话里的圣山“须弥山”。

吴哥寺其实已经很大了,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寺庙,但它仍只是吴哥建筑群很小的一部分。即使算上它隔壁的“大吴哥”,即吴哥王城(Angkor Thom),也只不过是核心区域的一半。


那么从广义上讲,吴哥窟有多大呢?

据说有六百多处大大小小的建筑群连缀成片,汇集在丛林密布的暹粒平原上,广达45平方公里,快赶上拉萨城区的面积了。

它是古高棉人开创的吴哥王朝的首都(位于今天的柬埔寨暹粒市),从公元9世纪开始建造,前后建了四百年(802~1201),相当于从唐朝建到南宋,在漫长的工期里,连宗教信仰都从印度教改信到了,于是才有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漫无边际的“吴哥窟”,学名叫做吴哥考古公园(Angkor Archaeological Park)。

抱着吴哥窟这棵超大“摇钱树”的柬埔寨政府,对吴哥遗迹的维护和修复倒不是很上心,但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却做足了文章。

吴哥考古公园的游览顺序已经被打造成了非常成熟的“三圈环游”路线,根本不需要自己做功课。

三圈按距离从里到外,分为小圈(Small Tour)、大圈(Grand Tour)和外圈(Other Tour),每个圈都至少要逛上一天。三圈里面最精华的就是内圈,包含了“大小吴哥”,在圈里呆上一天都不嫌多。

◆  ◆  ◆

没想到 吴哥窟每个庙都看不厌

我曾叹服于莫高窟壁画的巧夺天工,而到了吴哥窟,看见庙宇宫殿满墙的雕饰,特别是那种巨型浮雕长廊,勾画了一万多个人物和盛大的宗教仪式场面,有如把莫高窟里的壁画搬到户外,刻在了石柱和砖墙上,蔚为壮观。

除了集雄伟和精美于一身的吴哥寺,几乎每一座古庙都有令人称奇的看点。

头一号要讲的寺庙,便是同在小圈内的塔布隆寺(Ta Prohm,也译作塔普伦寺)。可能你没听过它的名字,但你一定不会忘记安吉丽娜·朱莉在《古墓丽影》里旋转跳跃的画面,她只身前往柬埔寨寻找神秘遗物的经典桥段,就是在塔布隆寺取景的。

它和其他庙宇最大的不同,就是整座建筑完全与丛林纠缠在一起,置身盘根错节的参天古木和倾倒的墙壁之中,就仿佛闯入了好莱坞奇幻大片的世界里,你会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探险家,初次发现这座被森林吞噬的失落文明。

当然,地上的木头栅栏和栈道会让人不由得出戏,不过好在像这样“严加看管”的古迹并不多,基本上除了塔布隆寺之外,只有外圈的女王宫(Banteay Srei)加装了防护。应该是这两处景点太著名了吧,游人如织,日常磨损有点大。

如果说塔布隆寺让人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强大,那么女王宫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高棉人的艺术天赋。

这座被贯以“吴哥艺术王冠上的璀璨明珠”的寺庙,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Shiva)的神宫,同时也供奉另两位主神毗湿奴(Vishnu)和梵天(Brahma)。

虽然从占地面积和营建规模上来看,远远比不上吴哥寺那样高大宏伟,但当你深入宫殿,望见门楣和墙壁上细密的几何纹饰、栩栩如生的神像,以及取材于宗教故事的浮雕画,立马会被这满眼的精雕细刻所打动。



古高棉人把护佑他们的神灵一丝不苟地雕饰在建筑的每一寸表面,以表达对造物主的感恩和敬畏。在不计其数的浮雕和塑像中,你会看到呲牙裂齿的怪兽“卡拉”,它是时间的象征,五个头连在一起的眼镜蛇,它是印度教的守护神“那伽”……最众多的是山墙和立柱上镌刻的湿婆神、毗湿奴神,以及塔祠周围守护他们的卫兵、仙女。


而当夕阳斜照在石墙上的时候,会反射出略显粉红色的光,让女王宫变得格外温润柔情。

在我参观的所有寺庙里,最“有头有脸”的一座非巴戎寺(Bayon)莫属。庙里面层层叠叠的塔峰上端,刻满了四面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高棉微笑”之所在。

粗略地数了一下,绝对有上百张脸,仔细看脸部的表情还有区别,胖瘦也不同,最大的一张脸上笑得最高深莫测。

这座寺庙建在吴哥王城的的正中心,是吴哥王朝的国庙,四面佛的形象也出现在王城入口的门楼上,仿佛是在俯视来往朝圣的人们。

至于这张巨脸的原型是谁,有历史学家推测很可能是当朝的国王本人,因为在那个年代,再也想不到更好的方式来时刻注视自己的臣民了。

说完我心中排名前三的“大咖”,再列几个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种子选手”。

比如位于大圈里的圣剑寺(Preah Khan),相传是存放国王圣剑的地方,里面的阿普沙拉女神像俯拾即是。

再来是祭祀高棉民族英雄达松将军的塔逊寺(Ta Som),这座寺不大,游人也不多,崩落的方砖堆积如山,有种末日废墟的既视感。


坐落在大小圈结合处的斑黛喀蒂寺(Banteay Kdei),正对面就是皇家浴池(Srah Srang),据说当年国王和王后在浴池游完泳后便到这里休息。它的建筑特点就是回廊特别多,酷似迷你版的古希腊神庙。

东梅奔寺(East Mebon),曾经是一座古代人工湖(East ,是典型的印度教建筑,以代表“须弥山”的三座塔峰为标志。这座庙有很多动物造型的雕像,大门口蹲坐着一对烫了卷发的石狮子,台基的四个角站着鼻子比腿还长的石象。

还有要提到的是,可以看日落的比粒寺(Pre Rup),又叫变身塔,是古代吴哥皇族火化成神的地方,也就是皇家火葬场。它位于大圈的正东端,冲着夕阳,毫无遮挡。然而正是由于西面看不到任何建筑物,所以这个视角太阳也只能落到一片茂密的丛林中。

而吴哥窟看夕阳的最佳地点在巴肯山(Phnom Bakheng),但听说那里的游客实在太多了,下午3点钟就开始排队,还限量300人,即使排到了估计也天黑了。

既然有这么多神秘精绝的古庙,那么你只要找个没有游客入镜的角落,随随便便就能拍出奇幻史诗大片,每一次咔嚓都会带来非比寻常的惊喜。

倘若你想更奢侈地拍一张空旷无人的大全景,那我再讲一个私房小庙,地图上都难得找见,保证一个人都没有。

它就是巴琼寺(Bat Chum),当时突突车师傅把我们拉到它跟前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三幢塔祠孤城兀立,好像被人遗忘了一样,在这个人山人海的吴哥窟,居然能包圆一整个景点,这是什么样的体验……话不多说,赶紧“多重影分身”拍起来好吗?

◆  ◆  ◆

没想到 吴哥窟日出美爆天际

对于一个已经连续七八天五六点起床的人来说,早起看日出是一件多么抗拒的事情。

而这一次为了吴哥日出,我又咬着牙凌晨4点钟起床了,冒着料峭的寒风大义凛然地奔赴吴哥窟。

没想到我5点多赶到的时候,吴哥寺护城河外边已经人头攒动了。

更夸张的是,跟着人群走到寺院里面,发现最佳拍摄点的那片莲花池前,早就里三层外三层地给围满了,真的是爆满,黑灯瞎火的只见到成片闪亮的手机屏幕,犹如演唱会的看台一般,乌央乌央的人群我真怕有人被挤到池子里去……这阵仗,上次看到应该是天安门广场上等升旗的时候吧。

我们在人群中找到了一条难得的缝隙,泥鳅般地窜到最前排,那距离近的基本上离水池只有几厘米了,全是湿乎乎的泥巴,三脚架都只能架到水里面了。而且占到最前排位置的人,还不能直着身站着挡住后排的人,必须得弓下腰蹲着,一蹲就是两个小时……要说咱为摄影事业也算是鞠躬尽瘁了。

不过遭得这些罪,在看到日出之后,全都不叫事儿了。当天空破晓,紫罗兰色晕染了吴哥寺塔峰周围的天幕,寺庙的剪影镜像式地倒影在莲花池里,整个画面美得就跟明信片上的一模一样。

随着天边越来越白,朝阳却没有如期而至,到天几乎全亮的时候,紫罗兰色变成蒙蒙的紫灰色,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天气不好,开始陆续撤退,但我仍没有放弃……

果然,吴哥窟的朝阳是真的顽皮,不把人都忽悠走了,绝不露面。切记一定要等到7点,如轮的红日突然从塔顶上升起,迸射出万丈金光,岸边的棕榈树,池里的水莲花,全都被镀上耀眼的金色。

眼前的景象,怕是我用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准确描摹,加了快进特效的延时摄影也仅能展现它十分之一的美艳,这种美是非亲眼所见绝不能体会的。

我看过很多次艳惊四座的太阳升落,但如此壮丽而温情的日出我还是头一次。

◇ 延时摄影作品:发现高棉之吴哥日出(9')

◆  ◆  ◆

没想到 柬埔寨也有舞动奇迹的女神

莫高窟里有翩翩起舞的飞天女神,吴哥窟也有相媲美的舞乐仙女——阿普沙拉(Apsara)。

圣剑寺、巴戎寺、塔布隆寺等一众寺庙都刻有大量的阿普沙拉女神浮雕,她们好像无处不在,在你不经意间瞥见的长廊深处,转角门洞的阴影里,扭动着身姿,露出浅浅的微笑。

即使经历了八百余年的风吹日晒,神像头冠上的盘饰、颈肩上的项链、手臂上的银镯,依然清晰可见。

阿普莎拉女神是印度教神话里最具代表性的仙女形象,和飞天女神类似,她们以曼妙的舞蹈娱乐众神。

几个世纪过后的今天,她们从静谧的石壁上走下来,走进这喧嚣浮华的凡间。

我们有幸在柬埔寨国家博物馆近距离观赏了一场女神大秀,跟随阿普沙拉的舞姿穿越回庄重华美的吴哥王庭。

演出的开场在一片黑暗之中,舞台两侧缓缓点燃烛光,古朴悠远的音乐响起,阿普沙拉女神身着金灿灿的服饰款款而来……一个、两个、三个,慢慢走出五位仙女,她们踩着低回婉转的宫廷乐调,时而翻动手腕,时而高抬脚踝,眉眼之间波光流转,长发上的花朵随着舞步飘摇,犹如灵活的水蛇,婀娜多姿。

她们每一次手指与手肘的扭动,每一回踱步和转腿,都散发着浓厚的宗教仪式感。可能这种厚重感,让她们的舞姿格外得迟缓,仿佛手脚上吊挂了隐形的重物,所有动作都像定格电影一样,不过这正好给了前排摄影师们绝佳的记录机会。

当然这场舞会不仅仅只有女神们的表演,还有充满传奇色彩的高棉皮影戏、古典舞剧,柬埔寨民间传统的椰壳舞,手鼓舞,以及和我们傣家舞蹈一脉相传的柬埔寨竹竿舞。

▲高棉皮影戏,有点类似山西皮影,演绎的故事来源于印度神话史诗《罗摩衍那》

▲古典舞剧,展现了人鱼公主和龙神王子之间斗智斗勇的爱情传奇

▲柬埔寨竹竿舞,从一个人跳到四个人,竹竿开合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虽然感觉配乐的节奏都差不多,但舞蹈编排看得出花了很大心思,每个节目不分长短都精彩纷呈,每个观众不分肤色都由衷地鼓掌。

◇ 短视频作品:发现高棉之柬埔寨舞蹈(59')

◆  ◆  ◆

没想到 能遇见难得的东南亚人文风情

大小吴哥都是标准的四方形,周围有一圈护城河,据说这种护城河并不是想起军事防护作用,而是为了通过水中倒影增加王城和寺庙的神圣感。所以这条具有“增益buff”的河流,成为了柬埔寨人喜闻乐见的仪式景观。

我在拍王城护城桥上的石像时,就望见了一组在河上泛舟的当地人。

刚开始以为是游客,直到三艘船由远及近地划过来,我看到了前面最漂亮的一艘神鸟船上,坐着身着华服的年轻男女,摇橹的船工穿得也很有范儿。

他们隔壁的船上,有好几个摄影师都架着长枪短炮对着他们,一通咔嚓声,闪光灯此起彼伏,这一看就明白是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柬埔寨人很会玩儿呐。


话说在吴哥窟暴走一天也是蛮累的,傍晚我们逛完最后一个景点,叫突突车师傅拉我们到皇家浴池(Srah Srang),这里有一个视野开阔的临水平台,我们打算在水边休息到天黑,然后拍个光影涂鸦再打道回府。

夜幕降临的过程中,一队骑摩托车的哥们儿突然进入到我们的视线。

领头的骑手是一个呆萌的小黑胖子,长得很像Q版的李逵,他过来向我们问路,交谈中得知胖哥叫Eirwan Ahamd,马来西亚人,他和他的几个兄弟从吉隆坡一路骑行过来,已经走了八十多天,每天平均骑行四五百公里,真得是厉害了老铁。

和马来西亚“李逵”一行挥别以后,我们又碰到一波骑自行车路过的当地小孩,背着书包,追逐嬉戏,目测是刚放学回家。

其中有两个看起来是兄妹的孩子,主动跑过来跟我们打招呼,哥哥笑得很爽朗,妹妹有点腼腆,我们见状也报以友好的回应,并喊他们一起拍合影。

孩子们发音有点奇怪的“你好”,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温度。

◆  ◆  ◆

在吴哥窟呆了整整三天,依然意犹未尽,仍有太多的地方没有去到,太多的细节没来得及好好品味,但曾经辉煌一时、统御东南亚半壁江山的吴哥王朝,即使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

真得庆幸消失的五百年把吴哥窟掩藏完好,红色高棉也没有将其毁灭,才让后世有缘再次目睹这人类文明的伟大杰作。

我们只能用这幅光影涂鸦“ I ♡ AW(我爱吴哥窟)”聊表敬意。

如果有酒,必一杯敬神,一杯敬岁月。

To Be Continued

下期预告:【乙卷】食在高棉

LEONSPLANET 2018-

亮子行星 ∣ 对全世界上瘾

The world is a book and those who do not travel read only one page.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