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技术在东盟土壤“开花结果”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举办地广西南宁的各大年货市场上处处可见东盟农副产品的身影,柬埔寨香米、越南百香果、马来西亚榴莲等,成为中国民众购置年货的热门选择。这些物美价廉的优质东盟农产品中,不少存在着中国科技的“基因”,是中国农业科技在东盟土壤“扎根成长”结下的硕果。


“广西与东盟地理相近,气候相似,在农业领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发展前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郭绪全近日接受记者专访表示,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中国农业技术“走进”东盟,与当地积极开展农业技术、人才、经贸等合作,已促成不少合作项目。


郭绪全介绍说,目前在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都设立了中国(广西)—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项目。至今,共为相关国家引进农作物试验试种300多个,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和提纯复壮品种共30个、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6万亩。



至今,东博会连续9年专门举办农业展,为东博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展。每年的东博会农业展集中展示中国和东盟10国的农业精品产品,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外农产品食品企业必到的展会之一。会期,农业展还举办系列专业论坛和活动,为参展参会企业提供更多资讯。展览、会议、活动三合一的东博会农业展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东盟农业各领域合作,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多商机。


2013年,中国科技部和广西官方共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并在此后4年内与8个东盟国家建立了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广西与大部分东盟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渠道已初步建成。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秘书处副处长罗锦模表示,通过上述双边技术转移中心,中国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木薯、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作物优良品种栽培技术顺利在东盟地区落地,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中国杂交水稻在越南成功种植就是成功案例之一。”罗锦模说,自2012年起,中国科技团队根据越南中北部地区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需求,将广西农科院育成的杂交水稻品种“特优136”引进越南,该品种单产可达500公斤每亩,具有稳产、容易种植、适应性强等优点。目前该杂交水稻品种在越累计种植面积约150万亩。


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中国农资企业在东盟国家落户。借助广西渠道及东博会的平台作用,广西国宏集团(柬埔寨)大米加工项目、广西农垦(缅甸)剑麻种植基地、广西农垦(越南)年产10万吨木薯变性淀粉项目、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多个中国—东盟跨国项目正在开展中。


目前,中国与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共同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官方将启用实施澜湄基金项目等相关资源,重点支援建设包括《湄公河次区域水稻绿色增产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在内的多个项目。按照官方计划,2018年,广西农业部门将组织实施在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四个国家开展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


郭绪全说,广西农业部门下一步将夯实农业对外合作平台基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企业和农业品牌;同时,还计划承办2018年东博会农业展相关系列活动,推进中国—东盟农产品双向流通、产业双向投资,帮助中国农资企业集群发展和抱团进东盟。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摄影:吴潮雄

END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