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游记(四)吴哥城的战象台、空中宫殿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续前

柬埔寨游记(一)吴哥窟日出与巴肯山日落

柬埔寨游记(二)仙女的传说、吴哥与元朝

柬埔寨游记(三)高棉的微笑——从巴戎寺到天龙八部


上集说到巴戎寺,然后讲到我最爱的一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

本集继续吴哥通王城(也叫吴哥城)的游览。


战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在巴戎寺的北边,建于12世纪晚期,也叫斗象台。吴哥遗迹中我最喜爱的雕刻排前三的:高棉的微笑(四面佛)、小仙女,还有就是这里的战象。

战象台是用巨石垒成的一片很大规模的建筑。全长350米,有5座向外延伸的外围工事,,两侧各有1座中间是保护墙,平台上围一圈七头蛇石栏杆。原有的木制结构建筑都已腐坏消失。

战象台南部的梯级以三头饰的大象为柱,象鼻卷着莲花——一看就有的味道。


古代吴哥国王,站在战象台上检阅:马队、象队在广场上列队通过。


之所以叫战象台,并非罗马让战俘角斗或中国古代斗鸡、斗蟋蟀一样为了取乐,非死即伤,而是为了让两头大象角力,选择力气大的作为国王的坐骑。


在柬埔寨游记第二集重点提到的那位元朝特使周达观,在他的《真腊风土记》中有一段关于行政中心的描述:“其莅事处有金窗棂,左右方柱上有镜数枚,列放于窗之旁;其下为象形。闻内中多有奇处,防禁甚严,不可得而见。” 文中所指的“莅事处”,就应是今日的“象台”。 这也证明这里曾是国王处理行政事务(特别是召见国外使臣)的地方。


当时的浮雕+立体雕刻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


让我们跟着BBC的纪录片(Angkor:Land of the Gods      Empire Rising),还原当时吴哥国王的威仪。

国王和王后


《真腊风土记》中的《城郭》一章还对吴哥通王城有过这样的描述:“州城周围可二十里,有五门,门各两重,惟东向开二门,余向皆一门。城之外巨濠,濠之上通衢大道,桥之两旁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五门皆相似。桥之栏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七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说的自然就是“搅拌乳海”,其状物描写现在看来也非常精准。


在西边紧挨着战象台的是空中宫殿。

“空中宫殿”原名Phimeanakas,是由Vimana和Akasa两个梵语合成,直译也就是“天宫”。 “天宫”是皇宫内现存较完整的建筑,是三层加高金字塔造型,四面有石阶可以攀登,东西长35米,南北28米,只有12米高,但因为角度(70度)的关系,显得非常陡峻。

俯拍70度的台阶!

空中宫殿的四角有狮子和大象雕塑。





 “空中宫殿”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在位944~968)在位时修建。这座石造高塔非常神秘,当初只有国王可以上去,周达观也记录了这座塔的神秘性传说: “其内中金塔,国主夜则卧其下。土人皆谓塔之中有九头蛇精,乃一国之土地主也,系女身,每夜则见;国主则先与之同寝,虽其妻亦不敢入。二鼓乃出,方可与妻妾同睡。若此精一夜不见,则番王死期至矣,若番王一夜不往,则必获灾祸。“


国王是神的化身,他们在人间的统治,虚拟为天神的附身。“天宫”或许是国王夜晚祈祷奉祀上天的所在,整座建筑陡峻庄严,也特别具有仪式的意味。“九头蛇精”,应即是印度教的那伽(Naga),国王与她的,可能也含着“君权神授”的意味吧!

下图为BBC视频截图


在战象台的东北端,有一处高7米的台基。台基上原有的木构造建筑已不存在,但台基四周的雕刻非常精美。这一处平台上,有印度教死亡冥界负责审判的大神“牙麻”(Yama)的像,因为石材的变质,身上显出苔斑,仿佛皮肤病,因此俗称为“癫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但民间也传说,此台修建于耶轮跋摩一世时代,而这位创建吴哥城的国王,的确后来得麻风病而死。——参考《吴哥之美》


下集:古墓丽影,走进塔布隆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