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间 意乱情迷柬埔寨·肆:暹粒永远看不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阇耶跋摩七世登基后,为母亲建造了塔普伦寺(Ta Prohm);为父亲建造了圣剑寺(Preah Khan);为臣民百姓修建了能治病救死的涅槃宫(Neak Pean);为自己,重整了巴戎寺。前三者,都分布在路线中的“大圈“中。路遇激动万分的中国游客,张口就问导游:”欸,我们要去的爸爸庙在哪?“看来他们定是已经去过”妈妈庙“了。这个笑话后劲真大,翻照片时又没忍住……



2001年,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电影《古墓丽影》(Lara Croft: Tomb Raider)就在塔普伦寺取景。可能是相互成就,塔普伦寺也因此变得更出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行团。树与寺相栖相生,不分彼此,可能是这里最引以为傲的风景(只是数量众多,但非独有)。旅行团们纷纷划地为营,占据某一棵大树便全员排队合影留念。导游也不着急,看到这棵树下人满为患,便挥挥手对团员们说:“往前走,我们找下一棵树!“树为动,而古寺为静。参天古木,千百年来坐地生长,在热带的土地上寻求给养,下是盘根错节,上是枝繁叶茂。树,将人类遗留的痕迹一点一点包围,越过墙头,寻找它新的高度。摄影师要蹲到很低很低的位置,才能勉强将人与树冠合进同一张相片吧?即便如此,在古树看来,这些站在它脚尖的人类,也甚是卑微。



为纪念母亲而建,因此塔普伦寺也透露出女性的神秘和优美。寺内的浮雕,处处都有Apsara女神的倩影——乳海中孕育的神——虽然风沙已蚀去了她们的面目,但傲人的风韵犹存,曼妙的舞姿仍在,虽想象不出曾经是怎样的华服款款,嘴角那一抹笑容却早已勾人心魂。数百年来,她们在荒草如烟中期盼,盼迎来红尘闹市,在舞女台上再度裙摆翩飞。而现在,游人的喧哗声中,她们是否在重温旧梦?


(塔逊将军庙扫地而起的丁达尔)

(摄影/栗子)

来到圣剑寺,又是光线最美的下午。突然觉得,跟塔普伦寺相比,这里的石头建筑是显得更规矩、更硬气了。寺外有长长的通道,踩着层层落叶,掠过断损的墙头向里张望,两层藏经阁孑然立着,据说是这里最为经典的建筑。相传阁内曾用来存放圣剑(一说是图书馆)。但我乍看之下,觉得这整个寺更像是一柄剑,东、南、西、北四方各延伸出一条长廊,不论往哪个方向,都是重重的石门,仿佛暗藏着通往至里的玄机。,当我们正好奇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围观时,热衷拍摄到此一游照的中国游客又为我们解答了疑惑:原来,雕像上方的石头露出了一个三角形的空隙,光从中透进来,利用错位,刚好形成一幅“石头点烛“的奇观。一旁的地陪还热情推荐我们,一定要选一个适当的角度,把这幅画面拍回去。好笑归好笑,圣剑寺确乎包藏了种种细节,留待好事之人发掘。随意一条碎石小路走出去,都有可能将人带入幽深的庭院,看阳光透过树叶,在石板上发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天地美如画)


阇耶跋摩七世为生民所建的涅磐宫,是我们一致认同的此行中最美的地方。往涅槃宫中行,先要走长长的木栈道。此路铺在一汪湖水之上,一路而来,步步是景,既有天光云影共徘徊,又有草木浮生、绿树缠绕。随手一按快门,都是国家地理,如果可以长驻,大概会醉生梦死,乐得消遣此生。去过康河,又来到这里,若要甘心做一条水草,我宁愿在此长年消受热带的暖意!


(摄影/小松鼠)

再往里行去,水似乎凝固了。像在冬天结成了冰,谁也无法推开树荫下黑色的沉重。站在小山包上俯瞰全景。“涅槃“两字,并非其本意,而是”两条蛇盘踞“的意思。这两条蛇的雕像,。据说大水池象征印度神话中喜马拉雅山上的圣湖,池中之水,分别流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的小水池。大水池四面有四座拱形雕刻,细看才能发现其不同之处。原来,四座建筑上分别雕有人、狮、马、象(东南西北),而实际上起着闸门之用。传说池中是沐浴和医疗的场所,不同水池中的水还有不同的药效。


(摄影/小松鼠)

我想到印度的恒河,多少信众在河中沐浴、祈祷,乃至生死。但涅槃宫更像是一方超脱世外的净土,让来人将烦恼留下,将孽障洗清,获得拯救。池中的雕刻还告诉我们,飞马亦可救人,只是人身匍匐在马足之下,神的面前,人只有谦卑。吸天地之灵气,缓缓走出这木栈道,突然听到背后疾步走上来的中国人说道:”有什么好看的,里面几条臭水沟。“我愕然。作为观光客,知识和审美,有其一,就还能凑合;可两者皆缺,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在吴哥王朝的遗址中,还有一些中文误译的名字,比如变身塔不用来变身,女王宫没住着女王。变身塔(Pre Rup),英译为比粒寺,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 II)所建。真可谓一代君主,一代建筑,同时期的东梅奔寺(East Melbon)也是同样的风格,用一个词概括的话,就是“赤裸裸”。变身塔据说是古时皇家的火葬场,其构造同样渗透着印度教“须弥山”的教义,最高平台上,共建五塔,中心之塔为最高。整座建筑毫无遮蔽,阳光之下,砖墙泛红。石缝中偶尔迸出小花小草,是炽热之中唯一的清爽。



通往主塔的台阶也是又高又陡,层层都有石狮守候(东梅奔还有石象)。在最宽的平台上,有一个长方形的石栏,听带来一波中国旅行团的导游说,这里就是火葬国王的地方,也只有国王方能受此“待遇”。我不由联想到印度祆(xiān)教徒天葬的传统,要将死者放入圆形的寂寞之塔,塔顶露天,任鹰鹫啄食——他们离天更近,而这里的国王,终归是离土地更近罢。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临死前一年始建女王宫(Banteay Srei),当然他没能看着它落成。女王宫实则为国师的家庙,为其修行所建,据说只是在发现之时,里面精致繁复的雕刻惊艳无比,让人误以为是古代嫔妃居住的宫殿,故得此芳名。它坐落在现在暹粒城的郊外,车程较远,因此被划为经典路线中的“外圈”。初看就有人感叹:“这里的雕刻保存得这样好!莫非国师的能耐比国王还大?”确实,不同于我们之前所见寺庙中形形色色的雕刻,女王宫的墙面浮雕刻痕更深,纹路更繁复,种类更多,保存更完整——以前见过支离的片段,似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完好的原型。砖墙的红,腐蚀的青,一经填色,愈显绚烂。



女王宫的另一特点在于,它的雕塑相比我们一路上遇到的石狮石象都灵动得多,那侍卫威武大方,表情飞扬;更有壮硕的猴孙儿,冠冕堂皇,袒胸,横眉竖目,好不有趣!而墙上的舞女,她裙摆上的花纹、手足首饰都被工匠精心刻画。反观王室庙宇粗犷豪放,大都难及这里的错落细致。女王宫,没有难攀的楼梯,没有当头的日晒,像个平易近人的院落,却极尽人间繁华。后半程为游人设计了一条自然小道,走在林荫路上,四下看看田野水塘,还能买一美金两个的芒果解馋,别有一番风味。



同样要在路上花费不少时间,还有崩密列(Beng Mealea)。这个名字本是“荷花池”的意思,这么一译,倒是特别应景。放眼望去便是一片断壁残垣、崩塌惨状。很可能曾经吴哥城中的各座建筑就是一堆堆如面前的碎石,经过多年的修复,才变成了应有的模样。边走边想象着崩密列拔地而起会是怎么一副胜景——但是因为古木横生,石头都被围在垓心,修复难度应该很大。



不多想了,还是在狭窄的木栈道中,静静欣赏废墟之美。这里就像是一片禁林,墙头的大树枝繁叶茂、长相凶狠,活脱脱的“打人柳”。偶有一只松鼠落在石间,如精灵般可爱。穿入岌岌可危的建筑,那里有一条“黑暗小道”,光线无法照入,只能靠摸索前行,我好像走进了打人柳下的尖叫棚屋,抑或是掉进了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兔子洞,似有几秒惊心动魄。这片苍凉之景,最适合拍废墟人像,灰暗或惨绿的色调,着一袭长裙,头发披散,再加一个嘴角滴血的妆容,只一眼,便要噩梦连连了。可万万没想到,一个中国大叔让这番遐想画风一变——他似乎对树间飘荡的枝条喜爱有加,每遇到一条便要坐上去合影留念——心里蹭的冒出一句:猴王,花果山久未见你,此去经年,别来无恙?


(暹粒夜市上卖的玻璃瓶)

写在最后

这是一次很独特的旅行经历,才叫我认真写了这么多。其实还有一个part,暂时不打算发出来了。希望给每一次旅行都留一点属于自己的悬念吧。不像去有些地方,在柬埔寨的每一天都让我很享受、很心动,愈是到尽头愈是觉得舍不得走。可能要接受这热带的阳光,首先是要消耗一定能量的,可到自己定了定神,已经是行程的尾声了。

蒋勋在《生活十讲》中也写道,看到柬埔寨的人家,别说“家徒四壁“,他们连”壁“都没有。原以为自己比他们富有,“可是后来我看到他们男男女女从田里回来,脱光光的在河里、莲花当中,彼此泼水、唱歌,我觉得他们比我富裕太多了。我一生当中都没有这样的经验。”


我的所见所闻都是我感动的源泉。

所以我要不顾一切走进这个世界看看。


全文完

原创图文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回复以下关键字查看历史消息

基础|大师|展讯|赏味

技术|笔记|器材|攻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