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 | 柬埔寨之大吴哥Angkor Thom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离开小吴哥Angkor Wat,坐车一路往北,来到由周长24公里的城墙组成的大吴哥,又称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它是高棉帝国的最后一座都城,始建于9世纪末,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约1181年—1215在位) 赶走了入侵的占婆人后又作了重修,被称为“第四次吴哥”。


      吴哥大部分的寺庙都只有4个门,除了东南西北之外,大吴哥东城墙还多出来一个入口被称为“胜利之门”,有一条通道直接通往斗象平台和癞王平台(后面会介绍到)。如今南门是游客进入大吴哥的主入口,也是当时平民百姓的主要进出口。



      柬埔寨1000瑞尔纸币上印的就是吴哥城南门。桥的两边是印度教搅动乳海的神话故事,左边有54座天神像,右边有54座阿修罗像,分别在东,西两边拉着蛇身。如此,正好构成桥的东西围栏,四面佛在高处俯视,面部略带浅浅的微笑。


      吴哥通王城门口的阿修罗像。阿修罗是恶魔的象征,表情狰狞,头戴军用头饰,而天神则有一双杏眼,戴圆锥形头饰,神情详和。(其中一些石像上的头为复制品,正品已被送到暹粒的吴哥国家博物馆保存)。


      城门上的四面佛,有四尊佛面朝向四个方向,分别代表爱情、事业、健康与财运。


      穿过吴哥通王城的南门,回望四面的微笑。这个门洞这么小,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这个地方是过大象用的,所以就按照大象的宽度做的这个门。


      吴哥通王城的正中心,坐落着巴戎寺,这里有举世闻名的高棉的微笑。巴戎寺(Bayon)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凭吊。


      远观巴戎寺,看上去不过像是一座普通杂乱的石头山。


      一步一步靠近,神秘的高棉的微笑在不经意间,跃然眼前。


      古朴幽静的巴戎寺共有54座宝塔,由中心的49座四面佛塔和5座四面佛塔式的城门组成,49座佛塔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另说法为54同时代表的是当时柬埔寨的54个省,也有理解是5+4=9,而9代表皇帝,也代表永生。


      在蒋勋先生讲述《吴哥之美》的开篇中有提到,在巴黎的吉美美术馆有一尊吴哥7世国王阇耶跋摩的半身像,这尊半身像的表情就是最初的高棉的微笑的原型。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安详和宁静之感。提到高棉的微笑,就不得不提到阇耶跋摩7世其人。


      在吴哥王朝的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一个是公元880年吴哥王朝正式建立都城,另一个就是公元1181年阇耶跋摩7世继位为吴哥皇帝。为什么他的继位影响如此之深远呢?因为在他之前,所有的吴哥国王都以印度教作为其国教,但是他继位以后就改信了大乘,这有一点像罗马皇帝与宗教的纠葛。于是在他之后吴哥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雕刻和建筑的艺术形式,高棉的微笑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雕刻形式。随着吴哥王朝国力越来越强盛,越来越多的雕刻和建筑开始用石头来表达,渐渐取代了以前砖瓦结构的雕刻。


      高棉的微笑可以说是阇耶跋摩7世对教义理解的体现。早期的吴哥雕刻形式主要是表达对诸神的敬畏和尊重。而的教义主要是引导人们修炼自身,这一时期吴哥的雕塑中出现了很多满身皆佛的雕像,目的就是引导人们提升自我的修炼,所以转化为了一种由外向内的索求。那么那尊半身像给蒋勋先生一种祥和,平静之感也就不奇怪了,这或许就是宗教带给文化的改变和熏陶吧。


      从巴戎寺的北门离开之时,看到眼前这一场景,三种从古至今不同的交通工具,让人不禁怀疑,此刻,是身在过去还是现代?


      沿着巴戎寺的北门往西北走约200米,就抵达位于整个吴哥通王城南侧的巴方寺(Baphuon)它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紧邻皇家宫殿的南围墙。巴方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图样最复杂的立体建筑。


      巴方寺的第一层回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框格,随意凭框而坐,将喧嚣抛在脑后,再读一读古老国王的故事。


      巴方寺是一座须弥山(Mount Meru)寺,呈金字塔形。整个寺共有5层台基,在第1、3、5层台基上各有一个封闭式回廊,。在第5层台基上建有一座高约50米巨大铜皮包裹着的石塔,。铜塔的最高点象征着宇宙万物的中心,哪个国王都希望自己的王城是“世界”中心点,所有的人都要围着他转。


      由于巴方寺原来是建在沙土地上,地基不稳,再加上工程水平欠缺和回廊、塔楼的重量过大,在建卧佛时整个寺的部分建筑就已倒塌。如果需要登顶巴方寺,可以从东侧的一条通道向上爬,登上第一层叠塔石阶,向左转,环绕寺庙一圈,让寺庙一直出现在你的右侧。


      经我们的导游司机解析,吴哥的寺庙基本上都有三层空间,或是平面三层,或是立体三层空间。三层空间同时也分别代表地狱,人间,天堂。 Meru)。


      像小吴哥,巴方寺等好些寺庙都是三层立体空间构成,这类寺庙一般需要爬两次楼梯才能抵达顶端。分别意味这从地狱到人间,为45度的阶梯。人间到天堂,则需要攀爬75度的陡梯方能抵达。


      据史料记载,法国从1960年开始帮助柬埔寨修复巴方寺,当时考古学家把所有坍塌的上千块石头编上号,摆放在寺前的空地上,希望能一点点拼凑上去。,赶走了法国专家,,销毁了所有档案。


      虽然1995年法国人又重新开始了修复工作,但因缺少技术资料使得这些石块再也无法被放置到原来的地方,所有修复工作都只得用新石块,原来这几千块石头只能永远地躺在寺前广场上了,以作为曾经的辉煌和近代的动荡之见证。


      参观完被称为铜塔的巴方寺,继续往北走,可以来到“空中宫殿(Phimeanakas) 。关于这座金塔有着一个神秘的传说,周达观曾在《真腊风土记》里记载到:空中宫殿是整个王宫内院中最高的建筑,并覆以金顶,金塔上有一九头蛇精,夜夜化为女身和国王缠绵,如国王一日不往,国之将祸;而蒋勋个人则更倾向于认为国王一人在这里独处和思考。


      空中宫殿的南面是斗象平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又叫战象平台。这里是国王阅兵的平台,正对着通往胜利之门的大道,从胜利门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就在这里接受国王的检阅。它和癞王台、巴方寺构成一个整体建筑,12世纪末由阇耶跋摩七世建造。它的外墙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特别大象当时是一支及其重要的军备力量,因此在这个平台上也可见许多精美的大象雕刻。


      癞王平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在空中宫殿的北面,与斗象平台对称建成,是一个满是雕刻的6米高的平台,一尊神秘的塑像耸立其上。有学者认为这里是当时的皇家火葬场所在地,因平台顶端一座没有性别的"癞王"雕像而得名。


      前护墙上有7层精心制作的雕刻,包括无数的阿帕莎拉(apsara,舞女或者天仙)。更蔚为壮观的是前护墙后隐蔽的壕沟里那些表情邪恶的形象。数世纪前因为最初的坛台扩建,这些雕像被掩埋起来,所以现在看起来依然光鲜,就像昨天才雕刻出来的似的。


      后来小伙伴忆起蒋勋的《吴哥之美》中,有看到一副日出时分拍到的巴戎寺的照片。照片中,清晨的阳光从热带丛林的树梢慢慢升起,一个又一个笑脸被金色的阳光逐次照亮,强烈对比的光影极大的触动了我们。于是约定,第二天一早,再赴巴戎寺日出。


      清晨6点半的巴戎寺,没有其他游客,只有我们四人的身影,感觉像极了偷偷溜进一座隐秘后花园。


      随着太阳慢慢升高,49座佛塔,196幅高棉的微笑正在逐次被照亮。


      位于阴暗面的依然微笑着安静等待,而被光照的面孔正发出温柔祥和的容光。


      置身其中,感受着动人心魄的心灵能量,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纯粹的力量,犹如菩萨垂眉正是慈悲为怀,拈花一笑,智慧无绝。


      穿行在众多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发现浮雕,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就这样和国王侧脸聆听他千年的故事,那一抹微笑足以成为炎热空气中的一股清泉,沁人心扉。



      美,也许总是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可解的,属于理性、逻辑、科学:不可解的,归属于神秘、宗教。而美,往往在两者之间,“非有想”、“非无想”。巴戎寺的微笑成为古老王城至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容爱恨,超越生死。


      如果有下一次再来,我会想再来看看夕阳下的巴戎寺,看暮色渐渐褪去,一张张笑脸慢慢暗去,那又会是怎样不可言喻的美景呢?


图:皮蛋Q小姐/璐

文:皮蛋Q小姐(部分内容节选自百度百科)


        品质生活,喜欢您就点击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